台大醫院丘彥南教授 精神科/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下)

 

eenius22刊‧2007年‧

 台大醫院‧丘彥南醫師【醫師介紹】

劉亦棻專訪

 

8.社交恐懼症和自閉症一樣嗎?

 不一樣。自閉症是從小就有跟人互動、溝通的障礙,再加上一些比較執著特殊的特性。而拒社交症往往不是從小就有的,而是到了青少年的階段,這些焦慮的狀況才顯現出來。懼社交症患者不同於自閉症,他是具有跟人溝通互動的能力,但是擔心面對人的時候說錯話、出糗、遭受批評……等,因而產生焦慮。

9.心理的緊張、害怕等等的問題,會衍生出身體的疾病嗎?

 人在焦慮的時候可能會合併產生一些身體的反應,常會伴隨著如臉紅、發抖、冒汗、心跳加速、頭痛、暈眩、胸悶、呼吸急促、腳麻、胃痛……等生理症狀。學生最常遇到的就是考試時緊張焦慮、肚子痛、腦筋一片空白,只是症狀的程度強弱每個人不一樣。這些病痛往往查無生理上的特定病因,若是與生活中的壓力產生的時間點有關,就必須考慮這中間的相關性。

10.憂鬱症是什麼?該如何治療?人們常說〝少年不識愁滋味〞,多數的人無法理解兒童或青少年為什麼會患有憂鬱症呢?我們可以發覺到自己是否患有憂鬱症嗎?當身邊的親人或朋友出現什麼症狀時,我們應警覺到他們可能患有憂鬱症?

 現代社會來說,憂鬱症的病例確實有增加的情形。一部分可能是社會變遷所造成的結果,而有一部分的比例是生理方面引發的憂鬱症,即所謂的內因型憂鬱症。內因型憂鬱症指的是內在生理方面具有憂鬱症的體質,但會不會發病還是跟外在的環境有關。我接觸過的病例中,有小孩子在六、七歲時就有躁鬱症發生,追蹤幾年以後,發現他的母親開始有一些憂鬱症的症狀出現,開始會無緣無故心情不好,還有自殺的念頭。所以孩子與母親都有潛在憂鬱症的體質,孩子甚至有可能是遺傳自母親的體質,不過因為外在環境因素或其他內在生理變異的影響,孩子比母親還早發病。目前可以推論躁鬱症或憂鬱症是有遺傳方面的影響,但是什麼樣的基因造成則還不能確知。

該如何察覺自己或是身邊的人有憂鬱症呢?憂鬱症的症狀當中,生理方面會有胃口變差、食慾減退、體重減輕、失眠或嗜睡、整天疲勞缺乏能量、排泄也變慢……等。心理方面主要就是情緒的起伏;有時可能很容易大發脾氣,持續地憤怒或與人爭吵等來表現內在的憂鬱情緒症狀。此外,患者面部表情時常會嘴角下垂、沒有笑容或笑得很勉強,行為上無法安靜坐著或不安走動或減少活動量;語言、思考及身體動作變緩慢;語言的音量、抑揚起伏、話量、內容豐富性等都減少,甚至緘默不語,不吃不喝。另外一個主要症狀是失去興趣,患者或許會說出類似於「對原來嗜好的興趣減退」、「再也提不起勁」、「對以往的娛樂不再感覺愉快」、「什麼都不想做」的話。其他症狀包括認為自己一無事處,無助、無望…等負面而悲觀的想法,抱怨自己容易分心、記憶困難或健忘,學業或職業上經常表現不如往常,甚至擔心智力退化。

憂鬱者也常有死亡想法、自殺意念或自殺企圖。可能是自覺無法克服人生的障礙,或希望終止痛苦。想要自殺的人通常會發出求救訊號,根據臨床經驗,自殺企圖比較弱的人,發出的求救訊號較容易辨識且較為強烈,且較不會去嘗試或者較不易自殺成功;而自殺企圖很強烈的人,通常所發出的求救訊號可能較微弱,很難辨識,甚至自殺意圖的產生與自殺行動出現的時間間隔會縮短。若發現周遭的人有某些不對勁的表現,可能要特別注意他的一舉一動,或與他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誘導他多去談一談自己的困擾,並且給予適當的社會支持與幫助他尋找適當的求助管道。

11.兒童和青少年應該是很快樂的時期,會得憂鬱症會是什麼原因?

 誠如剛剛所說的,有一些憂鬱症是生理上的因素重,天生就會有這種體質,醫學上的解釋是腦中的某些神經傳導物質缺乏,譬如血清素(Serotonin)的缺乏,或接受器(receptor)出了問題,就可能導致憂鬱症的產生,所以現在的抗憂鬱藥物,主要就是在調節神經傳導物質,使其在大腦中的作用能比較平衡,來達到抗憂鬱症狀的效果。所以說小孩還是會得憂鬱症,就像糖尿病不是只有成年人才會得,也有幼年期就發生的糖尿病。憂鬱症也可說是一種有生理因素的疾病,只是它的症狀是精神上面的表現而已。

不過小孩子得憂鬱症比例是比較少的。因為大人受到壓力累積的機會多,一般人都會認為小孩子哭哭鬧鬧,過了就忘,一點也不會憂鬱,事實上這的確是小孩子比較不容易得憂鬱症的原因之一,但是小孩同樣會有一些不利的因素。例如丈夫打妻子,家庭暴力可能造成妻子有憂鬱症,但是妻子可以離家、離婚來避免家暴,避免憂鬱症。但是父母親如果對小孩有虐待的情形,小孩沒有能力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兒童對不利環境的調適,還是有他弱勢的部分。

12.然憂鬱症有可能是生理因素所造成的,例如您剛才所說的血清素不足會造成憂鬱症,醫學上有沒有辦法檢測出個人是否有憂鬱症的體質?

 目前來說,還沒有很好的檢驗方式,來預測個人是否有憂鬱症。現有的數據多半是研究的結果,從抽血或是腦脊髓液的抽取物化驗,到進一步先進儀器的檢查分析,這些研究結果都指向剛剛我們的說法,再加上抗憂鬱藥物治療的反應,可以推論出前述的理論,但是目前在臨床上還沒有辦法以驗血或驗尿就斷定你是否有憂鬱症。

13.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該如何培養子女的抗壓力?您會建議成年人該如何加強自己的抗壓性或是可以經由哪些方式釋放壓力?

 對每個人來說這些的確都是非常重要的。我覺得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自信心的培養是很重要的,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應付、克服種種的障礙。在教養上很多事情不要過分安排,一個每次都考第一名的小孩他就一定有自信嗎?我想不一定,因為他能考第一名可能都是照著父母親的安排去做,這樣的結果不一定能增強孩子的自信。要讓孩子自己去做、鼓勵他自己去嘗試,並對於他的嘗試給予適度的肯定,不要常常挑剔他、天天罵他,或是經常拿他跟別人比較,這樣有時候反而會降低他的自信心。有些人能力很強,但是沒有自信;有些人能力沒有很強,但卻充滿自信,我想後者的抗壓力會是比較強的。這裡不要誤解成罵小孩就會減低他的自信,應當糾正的錯誤還是要糾正,只是不要是情緒化的謾罵,而是合理的責備。

14.有自信的人挫折容忍度就比較好嗎?

這絕對會有關係的。有自信的人遇到挫折、遇到壓力的時候,對自己不會喪失信心,比較不會被這些障礙壓垮,不會一下子就放棄自己、自暴自棄,相反的容易作正向的思考,尋找好的策略。

15.兒童期與青少年時期是學習的重要階段,人們總認為學習是與智力大有關係,就您長期從事兒童青少年精神醫療工作的經驗來看,人的情緒與學習之間有關聯嗎?

IQ是一種能力的指標,這種能力往往是一種優勢,IQ高的人學習一些東西的基本能力是比較好的,學習知識性或是比較複雜的技巧能夠比別人還快,比起能力弱的人,他是比較容易建立自信的。若是沒有好的學習環境,產生了情緒的問題,常常會壓垮這種優勢,讓他的IQ無法穩定的呈現。所以才會有很多高智商低成就的問題。相對而言,IQ沒有很高的人,在一個愉快的學習環境之下,有一個較佳的情緒之下來做學習,往往就會有不錯的表現。

訂閱

訂閱文章

活動寫真

 ●p1p2p3p4p5

 ●p6p7p8p9p10

 ●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