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 肝膽腸胃科

eenius13刊‧2004年‧

 台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醫師介紹】

劉亦棻 專訪

1.您的專長是肝膽腸­胃科,您曾給病患自我保健的建議是:「趨吉避兇」、「情緒管理」及「了解自己」,可以解釋一下為什麼會歸納出這三句話? 

腸胃科有些疾病是和情緒有關係,比方說容易腹瀉或胃酸過多,這和情緒、睡眠不好都有關係。當這些徵兆出現的時候就要警惕自己可能有情緒上過度緊繃的狀況。情緒管理當然不可能斷絕病根,卻可以減少發作的次數。至於趨吉避兇指的是要了解自己的體質,比方說吃糯米肚子就不舒服、吃辣椒就會胃酸過多等等,病患平時就應注意飲食。

我曾有位女病人,每次就診時都穿全身黑色皮衣,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她的腸胃脹氣相當嚴重換了許多藥物總是不理想,檢查也都沒病。我曾問她是否有情緒上的困擾,她回答並沒有。後來隔了兩年她突然出現,要求開立兩年前的就醫證明,我不明白原因,她說道因為當時正與先生打離婚官司卻一直離不成,直到現在才離成;如今因為某些原因需要兩年前的診斷證明。當我問她現在是否仍舊腸胃脹氣?她說一切都沒問題了!所以實際上她過去就診時,情緒上是有問題的,只是自己以為可以應付。可見某些症狀的發生與患者的情緒是相當有關係的。

有些腸胃疾病在長期用心看護病人之後,自然可以在短時間內即時找到病人的病因。但上述這個經驗使我想到在目前醫療環境下,醫師對於病人的生活環境、人際狀況較難在短時間內立即掌握,也許未來透過健全的家庭醫師的制度,可以全方位照顧、了解一個家庭所有成員的身心健康。

2.肝膽腸胃有問題的病人,他們在服藥的時候是不是更要小心? 

其實每個病患用藥都要留意,如果已經知道自己的肝或腎比較不好,在吃藥的時候可能要擔心交互作用,藥物代謝等等問題。有時候有些病人在許多不同的醫院拿了不同的藥,他可能也記不得曾拿了些什麼藥,這時候危險性就比較大,醫師會不知道應該開什麼樣的藥給他才適當。記得我在國外研究室培養細菌時,每個步驟都須相當嚴謹,因為只要有一點小差錯全部的細菌就會死亡。人類有時候不幸誤食藥物或食品,卻不一定會有太嚴重的情況發生,這真是生命奇妙的地方。雖然,人體對藥物具有相當的耐受性,但我還是要提醒大家遵從醫師指示謹慎用藥!

3.從前大家熟悉的流行性感冒都與上呼吸道感染有關,例如流鼻水、咳嗽等症狀,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性感冒被冠上「腸胃型感冒」之稱,請問是什麼原因呢?

腸胃型感冒這個名詞其實不是醫學上的專用術語,它只是為了讓病人容易瞭解才產生的說法。一般所謂感冒是指病毒感染的上呼吸疾病,它可以造成打噴嚏、咳嗽,統稱為上呼吸道感染。同樣的有些病毒不是攻擊上呼吸道而是腸胃,導致你噁心、嘔吐、腹瀉,我們稱為急性腸胃炎。有時候病人可能聽不懂醫師們的病理解釋,有些醫師就稱它為腸胃性感冒,它不是吃壞肚子的細菌性感染而是受到病毒侵入,時間到了就會好,不過這不是正統的說法。

4.消化道的檢查包括哪些方式?什麼樣的情況下要照胃鏡呢?

常見的上腸胃道檢查方式有鋇劑攝影及胃鏡檢查。鋇劑攝影的檢查方法是讓病患喝下顯影劑(一種藥水),然後照X光,如果腸胃裡有腫瘤或潰瘍等等可以被發現,雖然沒有儀器侵入我們的身體,但是比較不易察覺較細微的病變。胃鏡檢查則較為詳細,但因為要自口腔吞入儀器,使得病患較恐懼。胃鏡簡單的說就是用一根細管從食道經胃到十二指腸,用來查看我們消化道的情況。現在使用的胃鏡極為進步,一點點輕微的出血或早期癌症都可以看得到。

目前台灣的健康檢查幾乎都包括了胃鏡與直腸鏡檢查。家族若有人曾患有消化道的癌病變,則其親屬就屬高危險群,需要做定期的健康檢查。除了檢驗是否有癌症之外,用胃鏡也可以很快的找到消化道異常的病灶,也可以緊急止血。若病人一直嘔吐,也可用胃鏡查看是否有消化道阻塞。照胃鏡的方法也有不同,亞洲地區多半是採咽喉局部麻醉,讓受檢者吞入胃鏡時的嘔吐反射消失。歐美或是台灣少數醫院則施行麻醉做無痛的服務。台灣無法普遍的採行無痛胃鏡檢驗,主要是因為費用和效率的關係。

另外,還有一些其它的方式可檢驗消化道疾病。例如消化道潰瘍的成因可能是胃酸過多及幽門桿菌感染。我們可以採用機器測試受檢者吐出的氣體;或是以抽血方式檢測病患體內是否存有幽門桿菌感染。糞便的檢測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患者的病況。檢查的目的在於找到腫瘤、潰瘍或其他病灶,避免其惡化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危害。另外有些病患在檢查後發現身體器官並無病變,但患者仍舊有腸胃不適的症狀,我們稱之為「功能性障礙」,這還是現今醫學的盲點。總之,腸胃症狀與情緒非常有關係,認清自己的體質,控制情緒、生活作息及飲食是較能夠舒緩消化系統功能性障礙的方法。

5.對於有志往腸胃科方面走的學生,您有什麼建議?

以前最熱門的科別除了外科、心臟科,還有婦產科,但現在婦產科卻沒有人想做。現在大家想要投身皮膚科、復健科,往輕鬆、較少醫療糾紛的方向走。健保制度當然也要負責任,因為外科和婦產科的給付相對比較低,所以醫學生就不願意從事。若確定要往腸胃科發展的話,方向很多,譬如,BC型肝炎雖然已有許多人在做研究,但還有太多可以突破的地方。

我們通常會提醒家長在嬰幼兒喝完奶後要直立抱著小朋友輕拍背部,以避免嬰幼兒因胃食道逆流而吐奶。台灣約有20%的成人有過「胃食道逆流」的困擾,其症狀包括從食道逆流胃酸至口中;胸口覺得很熱;或者說話時喉嚨突然啞了。有些患者會心臟區猛然抽痛一下,誤以為是自己得了心臟病。胃食道逆流的成因是食道和胃交接處的賁門壓力太鬆,正常人只在進食時放鬆,但患有此病症的人卻在平時呈現鬆弛狀態的時間太多,這個毛病值得進一步研究。最後,一些關於消化器官的癌症也是可以做更深入的研究。

 

訂閱

訂閱文章

活動寫真

 ●p1p2p3p4p5

 ●p6p7p8p9p10

 ●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