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立雙和醫院林裕峯副院長 腎臟科

eenius34刊‧2011年‧

署立雙和醫院‧林裕峯醫師【醫師介紹】

劉亦棻/陳奕宏 專訪

  1. 您為什麼習醫並選擇腎臟科?
  2. 排尿出血究竟是腎臟還是膀胱有問題?要怎麼治療?
  3. 許多人健檢發現腎臟有水泡,水泡需要做處理嗎?健檢時我們應當注意哪些數據是和腎功能相關?哪些疾病患者需要做腎功能檢查?
  4. 慢性腎臟病一般可分成五期,到了第五期便需要洗腎治療。那當患者在一到四期的階段,需要接受怎樣的治療或是如何自我保養,才能延緩病情的惡化?
  5. 我們知道腎臟病患者需要控制蛋白質的攝取量,但怎樣才是適當的攝取量呢?什麼是低蛋白質飲食?一般人在飲食上有需要特別注意什麼呢?
  6. 如何洗腎?一定要在醫院洗腎嗎?
  7. 有哪生活習慣或方法可以避免腎臟疾病?民眾可以從哪裡得到正確的腎臟病預防知識?
  8. 近來在許多食品中發現的毒物,如塑化劑與三聚氰胺,造成社會大眾的恐慌,染髮劑、農藥殘留或重金屬汙染有可能引發腎臟疾病嗎?日常生活中您會建議大家要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呢?
  9.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觸到哪些藥物對人體腎臟有害呢?
  10. 台灣夏季炎熱潮濕,中暑的新聞時有所聞。請問熱中暑如何預防與處理呢?中暑是否會對人體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1.您為什麼習醫並選擇腎臟科?

 我高二時因為生病住院,照顧我的護士鼓勵我去唸國防醫學系當醫師。其實高中時原本想走理工科,不過我還是去報考了國防醫學院,也順利的錄取了。能留在三軍總醫院的學生要全校排名前三十名,我們總共有八個同學選擇了內科,同學對其他各科有興趣,剩下腎臟科,我就選了腎臟科。
進到腎臟科後才覺得當初真是選對了,因為腎臟科的疾病和其它內科病症息息相關,這是一門複雜又有趣的專科。人體許許多多的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和三高族群(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還有一些急性的中毒,如農藥中毒或服毒自殺……等,都與腎臟有關。當病人被醫治好或是病情可以穩定時,看著他們能夠過著跟一般人一樣的生活,我心裡感到很快樂,很有成就感。
2.排尿出血究竟是腎臟還是膀胱有問題?要怎麼治療?
血尿是指尿液中帶有血液,可分為肉眼可見的大量血尿或是得透過顯微鏡才能發現的顯微血尿。肉眼可見的血尿,是因為尿中帶有大量的紅血球而呈現深紅色;如果尿中血球不多,雖然肉眼無法看見,仍然是可以透過尿液檢查而發現。發現血尿就表示在尿液流經的途中有某處出血,所以像是尿道、輸尿管、膀胱的發炎或是結石,就是屬於泌尿科方面;而如果像是因為腎絲球炎、急性腎盂炎等,就是屬於腎臟科的範疇。
除非是大量的紅血球導致肉眼可見的血尿,一般民眾多半是在健檢時才發現有顯微血尿。這時民眾多半會求助於泌尿科醫師,也會有人來看我們腎臟科。雖然血尿的原因很多,但醫生們多半可以根據病人的病症、病史找出查出病因,或是透過進一步的尿液、血液檢察,或是利用尿道、膀胱的內視鏡來找到病灶,如此才能對症下藥。若是一般發炎引起的,多半可以用藥物治療;若是因為結石,則需要依照結石的大小和位置採取不同方式處置,大半可透過碎石震盪技術移除結石。若發現是因為惡性腫瘤,則需採取手術來切除。
3.許多人健檢發現腎臟有水泡,水泡需要做處理嗎?健檢時我們應當注意哪些數據是和腎功能相關?哪些疾病患者需要做腎功能檢查?
腎水泡指的就是腎臟囊腫。有人腎臟上會長兩個、三個小水泡,可能平常完全沒有症狀,是到做超音波時才發現。如果水泡的大小不大,而且患者血壓、腎功能都正常,這多半是可以不用理會的。不過如果水泡超過10公分,會引起腹部腫脹,這時就得把水泡裡的水引流出來。
還有一種多囊性腎臟,是種遺傳性的疾病,患者腎臟上會長很多大大小小數十個水泡。這類患者通常在40歲以後,腎臟水泡日益增多,腎功能日漸衰退,腹部也逐步腫脹,病患多是水泡大到引起腫脹或是腰痛就醫,透過超音波檢查才發現。正常的腎臟被水泡佔滿的時候,腎臟便無法發揮功用而造成尿毒症需要洗腎。
心臟病、糖尿病和高血壓,都要注意腎臟功能。健檢時血糖、血壓有問題就要注意腎功能。過去很多糖尿病患者會惡化到要洗腎,就是因為忽視了腎功能追蹤,等到發現慢性腎病時都為時已晚。所幸現在糖尿病患有個案管理照護,每三個月都要檢查腎功能。另外高血壓也要控制,否則也會引發慢性腎病。
4.慢性腎臟病一般可分成五期,到了第五期便需要洗腎治療。那當患者在一到四期的階段,需要接受怎樣的治療或是如何自我保養,才能延緩病情的惡化?
我們無法停止慢性腎臟病的病程,但是能夠延緩它惡化的時間。腎臟醫學會一直與國健局及健保局有合作計畫,推廣腎臟病防治,例如深入社區衛教及篩檢。過去我們只對第4、5期的腎臟病患進行追蹤治療,現在健保局也願意配合擴大辦理對腎臟病患的照護計畫,照護對象擴大到第1~3a期的患者。
據統計,全國約有200萬腎臟病的潛在患者,但是根據健保局就診紀錄,卻只有20萬名患者至腎臟科就醫。我在腎臟醫學會理事長任期內與國衛院及多家醫學中心專家學者執行國健局、生策會慢性腎臟病防治計劃,建立透析病患及慢性腎臟病資料庫,並研究5000位慢性腎臟病人之致病危險因子和惡化因子,分析出國人在腎臟疾病上可以朝哪些方向著手,可以預防腎臟疾病的發生及惡化,同時又能節省國家龐大醫藥支出。這就是為什麼要加強初期腎臟疾病患者的衛教課程。目前全國有一百餘家醫療院所加入腎臟疾病個案衛教管理計畫。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讓民眾除了延長壽命,更能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5.我們知道腎臟病患者需要控制蛋白質的攝取量,但怎樣才是適當的攝取量呢?什麼是低蛋白質飲食?一般人在飲食上有需要特別注意什麼呢?
衛生教育在腎臟病的預防與治療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為腎臟病多是慢性的疾病,病患的自我保養與維持往往能夠決定病情的發展,因此我們的醫護人員會利用病患回診的時間對其進行追蹤與進一步的衛教,看看病患的各項檢驗指數在這段期間是否有維持住,檢視他們是否有保持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
腎臟病患者需要特別注意飲食,蛋白質不能攝取過量,一般建議是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約0.6~0.8公克的蛋白質,假如患者60公斤,那他每日蛋白質攝取的上限就是48公克。如果患者每天食用超過這個量,我們便會要求他們改善飲食習慣,並且提供飲食上的參考。除了蛋白質外,腎臟病患者也需要注意鈉、鉀等電解質的攝取不能過量。綠色蔬菜須煮燙過再炒,黃色的水果、高磷食物,腎病患者須減少食用。一般人在飲食上少油、少鹽,尤其不要吃醃漬食物,不要用調味飲料替代白開水。
6.如何洗腎?一定要在醫院洗腎嗎?

從前在還沒有健保制度前,因為洗腎一次要九千多元,慢性腎臟病患者往往負擔不起,很多家庭要賣屋醫腎。無力洗腎的患者多在半夜因急性腎臟病被送到急診室,由醫師和護士來洗腎。急性腎病洗一次腎大概要花兩小時。擔任住院醫師時我習慣自己動手做,所以向護士請教如何操作和清洗儀器,學會後我常在半夜幫急診病人洗腎,雖辛苦,但深覺成就感。
現在健保有給付洗腎之後,慢性腎病患者都能接受洗腎的治療,慢性腎病患者洗腎每週三次,每次大概要花四小時。除了血液透析是在醫院進行,目前還有腹膜透析可以在家裡讓病人每天自行換藥水洗腎,只要每月回診一次就好。另外還有更進步的腹膜透析機器能放在家中,每晚當病人睡覺時就在腹部導管接上透析藥水管路並調整自動循環機器,由機器操作換液一覺醒來腎臟有毒廢物已經清除乾淨。
7.有哪生活習慣或方法可以避免腎臟疾病?民眾可以從哪裡得到正確的腎臟病預防知識?
我們發現台灣腎臟病的發生率是有地域性的,在教育程度比較高的地區,因為民眾對身體保健有較高的意識,所以得腎臟病的機率就相對較低。而在某些地區,因為民眾缺乏衛教知識,飲食生活不注重平日的保養,甚至會去服用一些來路不明的藥物或補品,這些藥品中多半含有具有腎毒性的物質,因而得到腎臟病的機會就高出許多。
台灣如果能夠落實衛生教育到一般民眾的生活中,而不是只針對腎臟病患者,這將對國家和社會有極大的助益。全民健保不但要幫助沒錢洗腎的病人可以洗腎活命,更是要讓可能因為慢性腎病要洗腎的人,延緩他們開始洗腎的時間。台灣每年健保洗腎的支出就超過三百億元,如果我們讓腎臟病患延後一年才洗腎,甚至是減少需要洗腎的病人,每年健保就能減少相當可觀的支出,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病患的生活品質。
在我擔任腎臟醫學會理事長時就不斷推動各種衛教活動,像是每年一度的世界腎臟日,會在全國各地舉辦園遊會,就是希望透過一些輕鬆有趣的活動來建立一般民眾對腎臟病防治的觀念,如果未來能夠將這些衛教資訊寫進國中國小的課本中,讓一般民眾能夠從小就了解這些疾病的防護,甚至將這些知識帶回家中和長輩分享,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腎臟醫學會就做了一個以阿貴為主角的宣導動畫,目的就是讓小朋友把正確的腎臟病預防知識傳遞給家中長者。民眾可以到腎臟醫學會網頁查詢許多相關健康資訊如腎析人生,本人於92~97年完成之衛生署腎臟疾病數位學習。
8.近來在許多食品中發現的毒物,如塑化劑與三聚氰胺,造成社會大眾的恐慌,染髮劑、農藥殘留或重金屬汙染有可能引發腎臟疾病嗎?日常生活中您會建議大家要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呢?
我非常敬佩發現食品裡有塑化劑、三聚氰胺的研究人員。像我過去在三總做毒物的研究時,會用氣相層析質譜儀來分析物質,可以看到其中包含了什麼成份。那些研究人員除了發現有異常的成份在食品中,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夠往前追查出是因為添加了什麼物質造成的,這種追根究底的精神是很可貴的。
除了塑化劑、三聚氰胺這類毒物本來就不應該出現在食物外,許多加工過的食品裡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人工添加物,或是有些食品上會有少量的農藥殘留。有關機構都定有標準含量,只要在標準含量下是沒有問題的,因為人體的腎臟和肝臟有排毒的功能,可以把這些物質代謝排出體外。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任何有毒物質假如攝取過量,超過人體能夠代謝的量,都會存積在體內造成危害。所以民眾要有均衡飲食和良好生活習慣,保持肝臟及腎臟的健康,定期健康檢查就能夠掌握自己的身體功能是否出現問題,再從飲食、生活習慣及醫療來控制並治療。
前面談到的都是腎臟慢性中毒,至於腎臟急性中毒方面,現在已經比較少見了,除了少數如服農藥自殺外,就是一些吸食毒品如安非他命的案件。台灣過去一些化工廠曾經出現因為有機溶劑外洩或員工曝露的急性中毒事件,因為現在大家都很重視職業安全,這類的職業傷害較不常見。
9.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觸到哪些藥物對人體腎臟有害呢?
來路不明的食品及藥物千萬不要食用,在台灣就是要有衛生署標示許可的藥物和食品才能服用。有些號稱天然的食品未必適合長期服用,過去就有因為服用未經處方之中草藥造成慢性腎臟病而洗腎的例子,後來才查出這些藥草有馬多林酸成份。還有來歷不明之黑色藥丸不要隨便亂吃,因為裡面的成份沒有化驗過,也不知道提煉過程中加入了止痛藥成份。
有些西藥同樣具有腎毒性,這就是為什麼要特別注重腎臟病患的個案管理,個案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針對腎功能不好的病人在用藥時要避開有腎毒性的藥物,醫師開立藥物時需要知道病人相關病史才能下藥。還有其他像是高血壓、糖尿病患的腎功能也一要定期追蹤,因為這些人的腎功能很容易受損但自己不知道,如果任意服藥或疏忽飲食控制更會傷腎。
以止痛藥來說,一般止痛藥分兩大類,普拿疼及NASID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曾經有位痛風病人長期自己購買服用NASID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這種藥物有腎毒性,不適合腎功能不好的人長期使用,這位病人連服用兩年就進入洗腎。其實正確方法是在急症時服兩、三天就好,平時應注重飲食及降尿酸藥物控制讓尿酸降低痛風就不會再犯,絕對不能本末倒置光吃止痛藥。

10.台灣夏季炎熱潮濕,中暑的新聞時有所聞。請問熱中暑如何預防與處理呢?中暑是否會對人體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一般人多半以為中暑只是簡單的暈過去而已,其實有些中暑的患者會胡言亂語,所以病況容易被忽略而延誤送醫,過去軍隊中常發生中暑,中暑的士兵會精神恍忽胡言亂語,甚至咆嘯長官或不服軍紀,如果再被罰跑操場、或關禁閉罰交互蹲跳就很容易造成不幸。現在部隊裡很重視這個問題,軍醫院急診部都特別加強中暑治療。非軍醫院急診也應該加強這領域之訓練,不能將它誤判成精神病發作、中風或感冒。
中暑的症狀包括體溫升高,可到達41、42°C,也會造成中樞神經的異常像是躁動、昏迷或抽搐,這種例子到院的死亡率就很高。熱中暑是會致命的急症,如果只是單純造成腎衰竭的中暑反而屬於容易醫救的,透過洗腎多半可以解決。如果中暑造成多重器官的衰竭,即使救回來了也很有可能留有腦部或是神經障礙的後遺症。
對於中暑的治療最重要的就是要即時降溫,並把患者應移到陰涼、空氣流通處處休息,然後送醫處理。處理原則是先去除外在熱源,再來降低內在的體溫及水份電解質之補充。中暑的預防方法就是要攝取充足的水,維持良好的體能狀態,在劇烈運動中有適當的休息及水份之補充。

 

訂閱

訂閱文章

活動寫真

 ●p1p2p3p4p5

 ●p6p7p8p9p10

 ●p11